close

進入到布拉格城堡,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參觀聖維特大教堂(St. Vitus Cathedral)
一但在布拉格城區,幾乎都可以看到在遠方高處的城堡區裏面,有個高聳的尖塔,望之則讓人有股前往的衝動


在外圍參觀之後,正式進入城堡區(因為有個從門口進去的感覺~~~)


在門上面還是可以看到續多的家徽
其實看久了1. 還是搞不大清楚是哪個家族, 2.搞清楚了也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
有時會覺得,他們之間的複雜關係,絕對不亞於台灣的八點檔鄉土劇


Haku發給我們每人一張門票,左邊是各個參觀點的格子,進去後會打孔~~~
不大確定有印製哪幾種,但是我們的話是這兩張


簡單的經過第二庭院,畢竟跟後面的行程比起來,第二庭院顯得沒那麼重要
後面的噴水池也是有不少人在丟銅板...丟阿丟,丟阿丟,丟不進去的占絕大多數


接著來到重要景點,聖維特大教堂
光是正面就很有氣勢,兩個高97公尺的尖塔,讓人看著就覺得自己渺小
正面的玫瑰窗,相當的典雅


聖維特教堂前後蓋了600年,想當然的,期間充滿了許多故事
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開始建築(基於原來的教堂),1929年正式完成
建築本身也是融合了很多建築風格,融合了初期的哥德式建築及後期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式,而不能避免的,20世紀的設計想法也在其中
即便到20世紀才完成,但是14世紀也已經有了一個目前的概貌(後面再講到),而這個大教堂的主體建築風格也影響到了之後的建築風格
又有人說,當初的設計師透過大教堂的成功,而影響了當個時期的建築
下面的這張照片則是教堂的扶壁


一進入教堂一定會被屋頂所吸引,哥德式的穹形拱頂(在帖契的時候也有類似的),在這裡變的更為高級
錯綜的肋自然形成幾何的美感,而每個肋本身也有其特殊的外觀


在教堂的盡頭,應該就是祭壇吧!


教堂內的彩繪玻璃也一直是個重點,一般來說都是用馬賽克風格


但這幅不同,使用的是直接彩繪,而不使用拼湊方式而成
這個是穆夏的作品,20世紀捷克著名的藝術家
小灰這時才理解到,教堂怎麼可能歷經許多次戰爭玻璃卻不破損,所以現在的玻璃都是現代的玻璃


這張是教堂內部的中段部份
位於柱子的右側,就是後來19,20世紀新修築的部份


教堂內的管風琴自也免不了
小灰一直很好奇,管風琴動不動上千隻,彈的人怎麼來得及去辨認要去彈那一個呢?
要是遇到類似大黃蜂進行曲那種快速的拍子,加上寫曲人的惡作劇,故意把鍵盤都放很遠,那可是會玩死人的


教堂內的牆上一樣是有許多的家徽




還有許多的雕像,撇開宗教不談,確實讓人目不暇給


這個告解室聽說歷史很悠久,但有多悠久...ㄟ~~~忘了


這幅木雕則是每個經過的人必定駐足的地方
裡面有著右邊的城堡區與左側舊城區的舊時景象,在中間連結的是什麼呢?  當然就是查理大橋啦~~~


說到查理大橋,當然就是提到橋神:聖約翰內波穆克(St. John Nepomuk))
有一次,皇后告解的對象是內波穆克神父,看樣子的內容相當的秘密
自古得到秘密的人,一定會遭到追殺(好來塢電影都是這麼演的)
國王就很想要知道到底皇后講了些什麼,就把內波穆克叫來問個詳細
誰知,內波穆克謹守職業道德啥都不肯說,國王瓦茨拉夫四世(Václav IV.)就命令把他的舌頭割了,在命人把他從查理大橋推落河中
下面這張畫的左側就是皇后告解的示意,右側則是瓦拉夫詢問內波穆克的樣子,而下面的那隻狗,則是據說吃掉了內波穆克的舌頭


更神奇的是,落下河之後五天後浮上來並伴隨著5顆星
傑克!這真的是太神奇了
之後就有了聖約翰 內波穆克了,成為聖人的他有個製作精美的銀棺,就放在大教堂內








再來是每個人都回看一下的聖瓦茲拉夫禮拜堂
起建於1344年,換言之也就是跟著這座教堂最古老的初始建築


裡面看起來就跟其他的禮拜堂完全不一樣,因為牆壁不但有雕飾,且裡面也是豪華
壁畫是關於這位聖人的生平,不過看不大懂
最讓人感興趣的是這裡是角落有個七道鎖的門,通往放置波希米亞加冕王冠的王冠室




其他的禮拜堂自然相較起來沒有那麼豪華
像這個,壁畫也已斑駁不少


陽光透過彩繪玻璃透進禮拜堂,映在牆壁上的色彩十分的迷幻


出來之後就是第三庭院
從這裡可以看到整個聖維特大教堂的側面
古建築就是從右邊開始蓋到中間的鐘塔為止,其他的左側部分則是19,20世紀新建的部份
也因此粉紅色建築的辦公室在那邊就顯的突兀...又不能說拆了它,說不定那間辦公室建築的歷史比這新蓋的還有古老...


蜜月寫到布拉格後,進度開始減緩,實在是因為有太多資料要看~~~
實在是不容易動筆呀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灰 的頭像
    小灰

    小灰的天空不灰色

    小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